<rp id="t95pt"><b id="t95pt"></b></rp>
<th id="t95pt"><cite id="t95pt"><b id="t95pt"></b></cite></th>

    <video id="t95pt"><ruby id="t95pt"></ruby></video>

    <track id="t95pt"></track>

    <del id="t95pt"><del id="t95pt"></del></del>
    <form id="t95pt"></form>
    <track id="t95pt"></track>

    證券代碼:000607
    新聞動態
    當前位置
    黃孟復:大幅減稅降費勢在必行 銀行應幫企業渡過難關
    發布時間:2018-11-13 星期二   華媒控股 ( 證券代碼:000607 )

    黃孟復:大幅減稅降費勢在必行 銀行應幫企業渡過難關



    11月13日,在“《財經》年會2019:預測與戰略”上,第十屆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、全國工商聯原主席黃孟復表示,如今企業稅費負擔依然較重,在當前經濟形勢下,大幅度減稅降費勢在必行,仍有較大的操作空間。他建議:“完全有必要降低現在員工的養老保險費,而把一部分國有資產劃歸社保來承擔養老費用,這樣的話,現在的年輕人就不需要交那么高的社保。這個從現實來看、從道義來看,都是應該做的?!?/p>

    同時,黃孟復認為,目前金融系統的改革落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,金融改革應加速。此外,銀行應該幫助企業渡過難關,“現在銀行只要看到企業有一點毛病就立即抽貸,這樣的關系是不正確的?!?/p>

    “所以中國的改革和開放的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。我們有巨大的國內市場,我們的資源配置還沒能夠充分地體現它的價值?!?黃孟復表示,應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抱有信心,只要能將改革開放的紅利充分釋放,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會更好。

    以下為演講實錄:

    黃孟復:尊敬的各位來賓,受波明的邀請,今天有幸參加《財經》的年會,這個年會是預測與戰略,我想談一下大家共同關心的一些話題。

    從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之后,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變化,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也根本改變。如果2008年以前,中國是以大投資、大生產、大出口,代表著發展中國家強勁的增長,來支持美國的超前消費,歐洲的高福利,這樣的一種世界增長的模式,在2008年破滅了。破滅以后,中國具有巨大的產能,據統計,世界上主要的200多項工業產品中,中國的產量都是第一?,F在出現了一種情況,不僅中國國內,原來是供不應求的,現在全部是供大于求,世界上接受中國的產品,也開始出現貿易摩擦和抵制,中國必須進行認真的、痛苦的結構調整,所以這些年,我們在供給側結構調整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。

    但是,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什么地方?經過金融危機的教訓之后,新興的產業開始出現,這樣的情況下產生這樣的現象,也就是以前的經濟增長的要素的權重發生了變化。在2008年之前,我們的企業都非常注重原料、能源、土地、廉價勞動力、市場等等這些生產要素,但是現在,大家更注重的要素是信息、技術、創新、高技術人才等等。所以,生產要素的權重發生了變化,新興的產業大量產生,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等,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,經過調整,這些新的增長動力在中國出現了。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動力轉換期,老動力正在進行結構調整,新動力欣欣向榮蓬勃發展。所以,現在企業面臨著這樣一個轉型的重要時期,也是我們國家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時期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,我認為我們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,只能說初步的成績。比如說,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,現在超過了以工業制造為主的第二產業??萍紝洕鲩L的貢獻率,按科技部的統計,已經超過了50%,我們正在向創新型國家的這樣一個目標邁進。

    雖然有這樣的困難和那樣的困難,但是應該說我們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績。當然今年以來,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。以前我們都是在穩中有進的態勢下發展,今年出現了穩中有變的態勢,穩中有變是往什么方向變呢?可能是有下行的壓力,在穩的基礎上,以前是往前進,但現在由于各種因素的原因,出現了下行的壓力。針對這樣的一個現象,我們必須要認真地進行分析,復雜的外部形勢,主要是世界全球化受挫以后,以特朗普代表的美國,提出了美國優先的策略,采取了單邊主義的傾向,使全球化的進程和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沖擊。這個問題從外部客觀來講,對我們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一個巨大的沖擊,但是我們進行了結構調整。我們現在以擴大內需為主,這個問題對我們的影響,包括中美貿易對我們的影響,我們是可以克服的,因為世界全球化的趨勢,實際上是不可阻擋的。我們想1997年的時候亞洲金融危機是泰國引起的,泰國在亞洲不算一個經濟強國,但泰國的經濟危機引起了亞洲經濟危機,希臘對歐洲來說也不是一個大國,但希臘的債務危機也引起了整個歐洲的危機,更不用說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,使全世界陷入了大倒退,實際上整個地球是連在一起的,任何一個國家出現重大問題,都會牽連到各個國家。剛才耶倫女士也談到這個問題,從美國的角度來看,當它的溢出效益大的時候,會反沖到美國國內,實際上單邊主義和某一個優先是不得人心的,也不符合世界經濟發展規律,但會給我們的經濟和發展帶來一些影響,這是外部的因素。這些因素是不確定性的,不是由我們能夠控制的。

    但是今年以來,在國內也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,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,大家都在總結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經驗的時候,出現了一些聲音,比如民營經濟退場論,認為民營經濟是共產黨、是社會主義國家利用一時的工具,到40年了,它應該退場了,需要進行新的公私合營等等論調。這些論調和經濟下行的壓力,和企業經營的困難重疊,使很多民營企業產生了信心不足,前途迷茫的這樣一種困惑,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前景,也影響了投資和企業的發展。

    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強調,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不會變,基本經濟制度不會變,兩個“毫不動搖”也不會變化。那么,這個月的1號,習總書記召開了民營企業的座談會,這次座談會習總書記向全國和全世界聲明,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內在因素,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,民營經濟不但不能退場,而且要做強做大,有廣闊的發展空間??倳浀倪@些話,一下子把民營經濟退場論一掃而空,給廣大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了一顆定心丸,最近我聽到很多民營企業表態:總書記的講話使我們明確了方向,我們有繼續大干一場的信心和理念。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的動力,外部的因素我們可能不能完全控制,但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了,我們的腳跟站穩了,就不怕應對各種挑戰。

    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,提到了六點要求:第一,要對企業減稅減費。我認為在當前經濟處在比較微妙和困惑的情況下,大幅度的減費減稅勢在必行?,F在企業的費的負擔非常重,為什么企業要負擔這么重的費,我一直想不通,我曾經在國有企業干了34年,當時我們是拿40、50多的工資,我們創造的大量的財產。按理講,我們國有企業的員工所創造的財產,應該來給我們養老,但現在我們的養老金是從哪里來呢?是從現在職工交的養老費來養過去創造了大量國有資產的職工,這就是一個錯位。所以,完全有必要降低現在員工的養老保險費,而把一部分國有資產劃歸社保,來承擔養老的費用,這樣的話,現在的年輕人就不需要交那么高的社保。這個從現實來看,從道義來看,都是應該做的。

    另外,降稅的問題。稅在困難時期是非常有作用的,企業面臨困難,或者面臨投資的時候,利潤的增長是非常關鍵的。如果有利潤,他就有信心,他就有投資,他就有發展,他就能創新。過去我們也減了一些稅,不管是5000億還是8000億,但企業沒有感覺。從數據上來看,減了5000億、8000億以后,我們的財政收入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,這說明我們減稅是大有潛力的。在困難的時期要度過困難應該誰來痛呢?從職工、企業和政府三方面來看,我們絕不能讓職工痛,不能減職工的工資,不能解雇職工,我們要和員工一起共度難關,所以員工的福利待遇不能動。企業也很痛,成本的上升,利潤的下降,如果再讓企業痛下去,這個企業很可能就保不住了。所以最重要痛是誰痛?肯定是政府痛,政府要減稅減費減到痛才行,現在減了以后,財政收入增長還是百分之十幾,所以必須大幅度的減稅。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目標實現了,政府困難,企業比較好過,員工也比較好過,將來企業發展起來了,有更多的稅和費交出去,政府后面就會好過。我覺得這個道理是大家都知道的,所以總書記講的減稅減費非常重要。

    第二,牽扯到諸位了,今天這里有很多都是金融界的官員、專家、前輩,應該說金融是經濟的血液,它不是抽血機。但我們看一看,從上市公司的報表中多年反映,幾十家金融企業盈利額就是幾千家上市公司的一半,中國的利潤為什么這么多的集中在金融企業里?而企業的貸款難、貸款貴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。我認為金融系統的改革落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,所以金融系統的改革應該加速。

    今年國務院定的第一項任務,就是降杠桿。實際杠桿高是一種現象,它是多年的金融政策和企業發展所累積下來的問題,是不是就是硬性的把企業杠桿的分子減一下,杠桿就降下來了?杠桿降下來企業就死了,這是降杠桿的目的嗎,為什么會形成這樣高的杠桿?我認為金融體系是有責任的。我跟很多企業家接觸,他們都講,當銀行有錢的時候就拼命地找企業,你貸款吧,我支持你。當宏觀金融一收緊的時候,他就反過來。所以,寬松的時候不管你是好的項目還是不好的項目,他都給你錢,當金融出現一些緊張的時候,不管你好的項目還是壞的項目,他都抽貸款。所以,這樣的一個金融體系和企業體系之間的關系,存在著很大的問題。實際上我們的銀行很辛苦,因為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作用,不應該像中國的銀行家背負的擔子太重,因為我們直接融資的市場發展很緩慢,很不健全,很不充分,所以現在金融的擔子就全部基本上壓在銀行的身上。這個問題和金融體系改革是一攬子計劃的。企業和他拿到貸款的銀行,應該是一個互依互存的狀態,銀行應該幫助企業渡過難關,現在銀行只要看到企業有一點毛病就立即抽貸,這樣的關系是不正確的。

    另外,資本市場的問題,企業能從資本市場上融到資和從銀行貸到款,是兩方面的問題,全部壓在銀行恐怕是不行的。但現在資本市場是什么情況呢?中國的經濟體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中國的股市,不能說是最爛的股市,反正也差不多了,完全脫離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。為什么中國的股市是這樣的呢?現在2000多點的A股的市值加到一起,也就六個蘋果,中國這么多優秀的企業加在一起也就六個蘋果,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原因?應該進行認真的分析。如果中國的股市是4000點和5000點,好多問題就解決了,為什么呢?我們自己看不起自己。美國股市一跌,我們立即就跌,美國股市一漲,我們不漲,或者漲一點點。我們中國發展的基本面,我認為還是不錯的,我對中國經濟發展還是有信心的,剛才我們講的一些問題,都是可以克服的,而且現在已經在逐步克服之中。我相信經過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進一步深化改革,我們的經濟是能夠再保持二、三十年6%到7%的增長,關鍵還是要我們能夠堅持改革,堅持市場化導向。

    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信心,為什么?首先,我們有巨大的國內市場,現在中產階層,可能還有3億多人,中國的中產階層迅速在壯大,我們一億多人出去購買東西,全世界的奢侈品都讓我們買了一半。中國現在每天有17000多個企業誕生,每年有8000多萬的大學生畢業。所以,中國走向全面小康的過程中,每一年都可以增加幾千萬的中產階層,當然如果股市好一點,可能中產階層增加的更多一點。經過20年,我們的中產階層就能到7到8億,這個東西所產生的巨大的內需的市場,是世界各國都不能小看的,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所在。有了這個,我們只要保持平穩發展的態勢,我們的潛力世界上都要認同。所以我們搞世界首創進口博覽會,哪個國家都沒有搞進口博覽會,都是出口,我們是進口。但我也提醒各位金融專家,我們進口,都靠美元進口就壞了,人民幣國際化要加速進行。在進口博覽會上,總書記講,再經過15年,我們將有40萬億美元的貨物和服務貿易的量,如果都花美元,哪有那么多美元。所以,人民幣的國際化,我看應該加速進行。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有這樣的底氣。我們還有一個底氣,就是我們現在資源的配置,還沒有真正實現三中全會所講的由市場進行決定性配置的目標,我們的資源配置還沒能夠充分地體現它的價值,所以中國的改革和開放的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。如果我們把改革開放的紅利充分釋放出來,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會更好。我們現在還沒有釋放紅利呢,就能取得當前這樣的一個成績,如果齊心協力按黨中央、國務院改革開放的方針,真的把改革開放的紅利完全釋放出來,我們中國經濟的發展一定更強勁。所以,我們今后的目標,應該是新的經濟引領。

    總結一下我的講話,我們要堅持互聯網、物聯網+、科技創新+,改革開放+,有了這三個+,中國的經濟一定能實現長遠的、持續的發展。謝謝!


    來源:財經網(北京)    編輯:劉賽男
    Copyright ? 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寧圍鎮市心北路1929號萬和國際中心7號樓
    法律顧問: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 朱亞元 陳其一
    浙ICP備15043943號-1浙公網安備 33010302001509號
    久久久精品免费|色鲁久久网站尤物|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被窝影院|柠檬导航精品导航福利

    <rp id="t95pt"><b id="t95pt"></b></rp>
    <th id="t95pt"><cite id="t95pt"><b id="t95pt"></b></cite></th>

      <video id="t95pt"><ruby id="t95pt"></ruby></video>

      <track id="t95pt"></track>

      <del id="t95pt"><del id="t95pt"></del></del>
      <form id="t95pt"></form>
      <track id="t95pt"></track>